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文章详细

如何提高纺纱设备适应性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端纺织品的需求出现了萎缩,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纺织品生产出现新的特点。过去高支紧密纺品种受到青睐,而现在低支牛仔布用紧密赛络纺纱,针织用紧密赛络纺纱销售看好。纺织品生产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变化快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新型纤维的成功开发应用都要求纺织机械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对更具适应性的先进纺纱设备有了更大需求。而提高纺纱设备的适应性,需要在模块化结构设计、上下游配合等环节上多下功夫。

    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要适应纺织品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发展趋势,纺织机械必须实现柔性化。首先是产品具有自适应性,如纺纱设备能方便地适应不同种类的纤维,在变换品种时能做到方便快捷;其次,纺织机械设备制造商具备根据用户的要求而为用户度身定制的能力。而要实现柔性化的必要条件是产品设计必须贯彻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模块化设计由于充分考虑了零部件通用性、品种变换灵活配置的便利性,所以可以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新型的开清棉系统、梳棉机、并条机、细纱机、自动络筒机以及一些纺纱生产环节的衔接部位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模块化的理念。应用模块化技术可使纺织工艺更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原料配备不同的工艺、设备或专件,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改工艺及产品品种可利用模块化技术快速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更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比如,瑞士立达公司的C60高产梳棉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转换梳棉机喂入部分的单刺辊或三刺辊,改变生产环锭纱或转杯纱的工艺路线。又如细纱机牵伸零部件模块的设置可方便地改变纱的品种以及牵伸工艺的设定。

    上下游紧密配合

    纺机设备具有与工艺结合紧密的特点,要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就要求上下游紧密配合,设备制造商在研发过程中应扣紧用户需要,将“用户参与”贯穿于整个设计开发体系之中。随着纺织品生产需求的变化,纺织机械也应该向产品适应性强、品种转换灵活快速等方向发展。但近年来,纺机企业把产品开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棉纺和化纤成套设备开发和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上,忽视了其他领域设备的开发。其结果是,有些领域的纺机产品供过于求,而有些领域的企业却抱怨买不到急需的设备。

    另一方面,随着一些新型纤维的开发利用,纺纱原料向多元化功能化发展,对纺机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还没有按再生纤维素纤维特点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纺纱企业要加工再生纤维素纤维,基本上是在棉纺设备上进行改造。解决再生纤维素纤维采用纺棉开清棉成卷工艺时容易粘卷的最佳方案是应用清梳联。但现有的清梳联设备一般不适应小批量生产。纺纱企业希望纺机企业能开发出适应小批量生产的新型清梳联,或研制增加适应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的模块。

    开放的思维方式

    另外,纺机设备要提高适应性,扩大适纺品种的范围,还应该在开发中打破固有界限,具有开放性思维。例如中国自主创新的半精纺技术,就打破了棉纺与毛纺等的界限,开始进入纺纱的大概念,采用多种技术的结合,实现利用各类纤维纺纱或混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受到了生产企业的关注,并与制造企业共同发展该项新技术。

 

上一篇:努力构建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下一篇:合成纤维过滤棉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电话:0577-
  • 传真:0577-64375751
  • 手机:13858754630
  • 邮箱:1
  • 地址: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东河路187-189号
  • Copyright 2014 版权所有:苍南县宜山洋纺开花机厂
  • 浙ICP备11007094号
  • 技术支持:苍南君祺网络
  • 本站关键词:再生棉开花机\开花机